首页 > 资讯中心 > 资讯 > 资讯预告 > 详情

资讯中心

王海鹰:集“四王”技法作山水,潜心诗画情意,再现历史神韵

资讯预告 发布于:2021-03-19

清初“四王”,以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翚四位互为亲友的王姓画家组成,在清代画坛占主流地位,被当时的统治阶级称为“正统”。清初“四王”深受董其昌影响,技法功力深厚,画风崇尚摹古,将艺术比作禅宗,倡扬文人画家,重临摹、重笔墨、重心向、重真率。在守成中创新,为中华文化中璀璨的艺术根基保留了火种。

王海鹰是当代书画“四王后劲”传承人,其笔墨神韵承袭了“清初四王”的气度,在以古为法、师古临摹中集“四王”山水技法之大成。王海鹰上溯宋元明等名家,潜心传统古意,他的山水画淡雅且不单薄,画面疏远而错落有致,笔意在苏轼、唐寅等宋明文人画大师间揣度、临摹与创作。


唐寅山水诗境

水色山光明几上,松阴竹影度窗前。

焚香对坐浑无事,自与诗书结静缘。

规格:100X50cm(4.5平尺)

作品以青绿设色画山水,缜密疏朗,清润明洁,取唐寅诗境之意,将清雅的书卷气跃然纸上。画中王海鹰笔墨恣意,用墨润厚,一株苍松破山石而出半遮掩着山中小亭,流水飞溅顺石而下,运笔出锋间将皴法以爽朗空灵之气渲染,有之沉雄古逸韵味。

苏轼山水诗情

华胥梦断人何处,听得莺啼红树。

几点蔷薇香雨,寂寞闲庭户。

暖风不解留花住。片片著人无数。

楼上望春归去。芳草迷归路。

规格:100X50cm(4.5平尺)

远山突兀高耸,近景红翠相间,岸边亭台上,望春波涟漪泛起,观两岸林木风貌,整幅画中意境空旷寂远。画面王海鹰以疏朗之景构图,笔势纵逸,设色青绿,光彩熠熠。以牛毛皴作松秀流动的线条,设色青绿中加染艳丽的红色,红与绿的相称略感丝丝春意。

王安石山水诗意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规格:100X50cm(4.5平尺)

画中山有高深不可测之感,唯有登山巅之上才可睹风云变幻。山势昂扬兀立,造形奇掘突变。整体形式如同人一般昂首凝望,突出了诗句开头的“不畏”二字的峻语,气势夺人。其山体之势像是现实与幻想的结合,以艺术家的想象表达出诗人心中的臆象。山峦,树木似取黄公望的笔法之意风骨峭峻,绘画功底在已炉火纯青中更为领会到王安石诗意。

苏轼诗意写真

湖上青山翠作堆,葱葱郁郁气佳哉。

笙歌丛里抽身出,云水光中洗眼来。 

白足赤髭迎我笑,拒霜黄菊为谁开。 
明年桑苎煎茶处,忆著衰翁首重回。

规格:100X50cm(4.5平尺)

画面主体是一座高山大岭,四周为群山环护,林木密植。远处山峰以侧峰勾点而成,与山石的皴法融为一体,浑厚秀逸。山间留白渲染出缥缈的云雾和远山,由山峰至山脚栈道,观山景空间感随景物依次递进而延伸,主次分明,有远有近,有虚有实,丰富多变。

王海鹰在笔意上传承“四王”的笔墨气度,技法风格,高古思维,在神韵上同样融化“四王”精神,集古人之长,尽趋笔端,取自然法度,拙生意趣。王海鹰画草木山石、绘松竹梅等景物,每一笔皆镌妙无比,临摹古贤诗意,无微不肖,笔意神韵皆与之齐驱。

王海鹰的山水画在熟识“四王”优秀笔墨基础上,以诗入画,注重诗境、诗情、诗意的表达,体味天地自然,万物为师的思想,作品富有天趣和活力。王海鹰在继承“四王”笔墨意趣中对古代文人思想情操、对自然形态意境进行新的认识和领悟。从笔墨细节中,层次鲜明,墨法苍润,更能感受到王海鹰老师倾注的感情,以及其中所蕴藏的生机和生命力量。

王海鹰以书法入画,形成书法、绘画、内心神韵的内在交流和感应。充分体现出“意”和“境”的深层表达,整幅作品线条流畅,回味无穷,抒发出自我心灵与自然的共鸣。

作品拆除了当代都市人的精神困篱,从繁杂焦虑的精神状态回归到宁静清新的自然,而这自然就是当代人内心深处的那块远离尘啸的净土和空灵之源。整幅佳作恬淡秀雅中又不乏气韵之美,境界悠然高远,堪称妙品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