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泼墨泼彩绘画风格是张大千先生所创,是对传统中国画笔、墨、色关系的重塑。泼墨泼彩技法在中国画中是一种极具挑战性的艺术形式,自张大千先生将泼墨泼彩艺术推向新的高度后,无数画家试图追随其足迹,却往往难以突破那层神秘而高远的壁垒。这片艺术领域似乎陷入了短暂的沉寂,出众者寥寥,仿佛是在静待一位能够承前启后、再铸辉煌的巨匠。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艺术的河流从不停歇。方增老师深谙泼墨泼彩之难,却从未止步于前人的成就。他沿袭张大千先生的艺脉,却又不拘泥于传统框架,以更加自由开放的心态,将现代审美与古典技法相融合,创造出了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泼墨泼彩作品。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墨色与色彩的自由挥洒,那是一种不受拘束的创造力;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宁静与力量,那是方增老师对生命本质的深刻领悟与把握。
作品《溪山清境》中,方增老师巧妙地将泼墨技法应用于山峰的描绘中,用大笔触挥洒墨色,营造出山峰的雄浑与瀑布的磅礴气势。同时,在细节处理上,如村落和树木的描绘,层层叠加,精细刻画,使画面既有大气磅礴之势,又不失细腻入微之美。
泼墨泼彩的加入强调墨色的自由挥洒与渗化,以此模拟云雾的流动与变化。使得云雾看起来既自然又富有动感,更加轻盈、飘渺,仿佛真的是山间雾气缭绕,变幻莫测。
方增老师通过精准的笔触和色彩搭配,将云雾的轻盈、飘渺与山峰的厚重、沉稳形成鲜明对比,从而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神秘的氛围。这种泼墨泼彩的结合,不仅展现了方增老师高超的技艺,更使得作品具有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作品《清山垂钓》中山峰的描绘上,方增老师运用了泼墨技法,大笔挥洒,墨色浓淡相间,干湿相宜,勾勒出山峰的雄伟与层次。这种技法使得山峰显得既厚重又不失灵动,仿佛能感受到山间云雾缭绕、气流涌动的自然气息。
水中船上的垂钓老者成为了整幅画的点睛之笔,他象征着一种超脱尘世、归隐自然的生活态度。老者静坐船上,手执钓竿,不为鱼获,只为那份心灵的宁静与自由。他的身影与周围的山水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和谐共生的画面。
在当今这个纷扰复杂的社会中,这样的画面无疑给人以心灵的慰藉与启示。它让我们意识到,在繁忙的生活之余,我们也需要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心灵净土,去感受自然的美好,去体验生命的真谛。
从方增老师的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他的笔墨有以下几种特点:
01
润而不散
首先,方增老师的作品润而不散。“ 泼墨泼彩”绘画中“泼墨”是很关键的一步,泼之过散,则气韵难聚,画面易陷沉闷灰暗之境;反之,若墨质过于生硬,缺乏层次与变化,失了“泼墨泼彩”画特有的那份自由流淌、生机勃勃的灵韵。因此这种“度”的把握是泼墨泼彩作品成败一个很重要因素。
02
色彩的流动性
其次,方增老师的作品充分把握了色彩的流动性。“泼墨泼彩”能够很好地体现出物象的生命精神,墨与色的流动性和渗透性体现着一种浑然天成、不可复制的自然之美。
在“泼墨泼彩”的艺术实践中,精准把握色彩的流动性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环。若色彩流动不畅,画面便失之僵硬,缺乏引人入胜的魅力;而若流动过于张扬,乃至刻意营造,则易陷入浮华之境,失去艺术应有的含蓄与内敛,流于俗套。
因而方增老师的作品在色彩的流动与静止之间寻找到了微妙的平衡点,充分把握了色彩的流动性。
03
吸收西方抽象绘画表现
再次,方增老师的作品吸收了西方抽象绘画表现主义的方法,他的作品中虽然运用了大面积的泼墨泼彩,但仍能将墨、色彩推出距离感。使彩和墨有了空间深度,巧妙异常。
这种处理手法,既保留了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奔放与自由,又融入了东方艺术特有的含蓄与深远,堪称巧妙绝伦。他将墨与色、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个既熟悉又新奇的艺术世界。
方增老师的作品,以其宏大的画面空间、强烈的色彩表现力,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与认可。方增老师已成为当代中国画坛中泼墨泼彩的扛鼎之人。
方增
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国家一级美术师
全国十大杰出青年艺术家
人民大学客座教授
1976年3月生于河北邯郸,自幼喜爱绘画,对水墨丹青情有独钟,擅长写意泼墨泼彩山水、花鸟鱼虫和民间传统鼻烟壶内画创作。毕业于河北美术学院,获美学学士学位。转益多师先后受教于王雪涛、梁树年、何延喆、刘坤岩、孙洪林、王玉东等艺术界名家亲传指点,奠定了扎实的笔墨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