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邵大箴,1934年出生于江苏镇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曾于1955年赴苏联列宾绘画雕塑建筑学院美术史系学习,1960年7月毕业回国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长期从事西方美术史和中国现代美术的研究,并大力培植中国现代美术,推动中国美术形态从传统走向现代。
邵大箴曾担任《世界美术》、《美术研究》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兼《美术》杂志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理论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其著作包括《现代派美术浅议》、《传统美术与现代派》、《欧洲绘画简史》等多部,并译有《论古代美术》。
多年来,邵大箴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美术》《美术研究》等报刊上发表了许多有关中国当代美术和西方美术的评论文章。他也曾多次在国内外讲学,并参加、主持有关当代艺术问题的学术研讨会。
艺术表现真善美
揭露假恶丑也是其中应有之义
文/邵大箴
关于传承
艺术的传承和创新确实存在悖论。传承似乎意味着对过去的尊重和继承,而创新则需要对过去的否定和超越。然而,二者并不互相排斥,而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传承的确意味着将优秀的艺术成果和传统技艺传递下去,但这并不意味着机械地照搬过去,而是将其内化、吸收和融汇,继而在其基础上创新和超越。创新也需要对过去的反思和批判,将不适合当下的东西摒弃,推陈出新。
而“推陈出新”这个概念的双重解释也很有意思。一方面,它意味着对过去不良的东西的否定和抛弃;另一方面,它也意味着对传统中优秀的东西的发掘和推广。这两方面的解释实际上都是艺术创新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通过对过去的反思和批判,艺术才能真正地创新和发展。
关于创新
创新,其实是一种对历史智慧的提炼与超越。它并非简单的对过去的否定,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化和发展。看似对立的两者,实则相辅相成。
创新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融入传统的精髓,而传统的延续,也往往需要创新的活力来注入新的生命力。如果完全摒弃了历史,创新也就失去了其根基和意义。
关于传统
传统是一笔丰厚的遗产,其精神是我们继承的精髓。在技艺上,我们拥有广阔的天地和多样的选择,能够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只要能够从传统中汲取灵感,并将其转化为表达个人情感的方式,那么这种创新就是有价值的。
我们不必拘泥于对传统的全面掌握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但持续向传统学习是必要的。一个艺术家,只有深入理解传统,并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其作品才能自然地体现出传统精神的韵味。
传统不仅是精神层面的,也是具体的技艺和手艺。手艺是艺术创作的基础,是艺术家将想象和灵感转化为实体作品的关键。中西方的传统画家无一不是手艺高手,他们通过眼睛的观察、脑和心灵的吸收,最后用手画出来,创作出精美的作品。
传统技艺确实不能丢弃,而应该在其基础上继续探索和创新。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传统技艺,艺术家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创作出真正的艺术作品。吴冠中的话语也证实了这一点,他认为自己首先是手艺人,没有手头的功夫谈不上是真正的艺术家。
关于深度
艺术作品不仅仅是满足视觉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激发观者的情感和思考。好的艺术作品应该能够触动人的情感,让人感到悲伤、苦闷、感动、愤怒等多种情感,并在这些情感中激发出对未来的期待和精神寄托。
艺术的丰富性来自于人性的丰富性。人性有多样化、复杂化,艺术也应该有多样化、复杂化。不同的艺术形式,如喜剧、悲剧、讽刺剧等,都有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情感表达方式。
艺术不仅要歌人民之功,颂人民之德,也要批判社会上假丑恶现象。社会批判性是文艺创作应有之义。
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不仅要敏锐地捕捉社会现象,更要通过艺术的形式来表达对社会问题的深刻理解和批判。这种批判不是简单的指责,而是通过艺术的手法,赋予作品以美感和深度。
在当代中国艺术的发展中,我们可以借鉴国际上的艺术形式,同时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讲述中国自己的故事,创造出具有独特个性的艺术作品。
正如之前提到的,西方的现代观念艺术中存在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合理元素。我们可以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将这些元素适当地融入到我们的艺术创作中,但要始终坚持以中国文化为主体,实现中西艺术的有机融合。这样,我们的作品既能展现国际视野,又不失本土特色。
关于炒作
市场在近年来的确成为了艺术领域的一大焦点,它既带来了繁荣,也带来了混乱。这种混乱状态导致了中国艺术市场的"非常规"发展,与艺术的本质和价值产生了偏离。
目前,我们正致力于将经济恢复到一个"常规"和健康的状态,艺术市场同样需要这样的调整。然而,要达到这一目标,还有一段路要走。特别是一些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其价格之高令人难以置信,这往往是市场炒作的结果,而非作品本身艺术价值的真实体现。
这种现象需要我们进行深思,艺术市场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推动市场回归艺术的本质,让艺术的价值得到真正的尊重和体现。同时,艺术家、艺术机构和市场参与者都应该承担起责任,共同营造一个更加理性、公正、透明的艺术市场环境。
市场的价格波动,特别是传统艺术和当代艺术价格的调整,反映了市场正在逐步回归理性,更加注重艺术作品本身的价值和质量。
随着中国经济的常态化发展,以及反腐倡廉政策的深入推进,艺术品作为礼品和贿赂工具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这有助于艺术市场摆脱不健康的炒作和泡沫,促使市场更加专注于艺术本身的创作和欣赏。
过去,一些"名家"的作品可能因为其名气而被高估,而现在市场开始更加关注作品的艺术性和创作水平。收藏家和投资者开始用更加专业的眼光来审视作品,这对于那些真正有才华和创作实力的艺术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艺术市场的这种变化,有助于推动艺术家更加专注于艺术创作,而不是被市场炒作所左右。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公众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促进艺术市场的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艺术市场的这种变化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它将有助于推动艺术创作和市场的良性互动,让艺术回归其本质,为社会带来更多美好的精神享受。
关于修养
无论抽象绘画还是具象绘画,艺术家都需要具备格调、情调和趣味,并且要有文化内涵和修养。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便是如此,几根线条就能感动人心。关键在于艺术家的内在修养,而不是绘画风格的选择。
当代绘画的责任是真实感受社会,敢于说出真话,表达真实的情感,并且适合国情、人性和人道主义精神。我们不应该相信“越前卫,越当代”、“越激进,越当代”的观念。
对画家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时代,可以努力创作。但是,真正做好不容易,因为社会上的诱惑太多。
艺术家应该少说大话,多做实事。林风眠曾经写给学生的一句话便是:“做诚实的人、画诚实的画”。我们可以灵活地运用绘画的手段和方法,但内心和态度一定要诚实。
关于西方影响
西方当代艺术中既有精华,也有浮夸之作。中国的优秀当代艺术家都具备对当代艺术的深入理解,他们吸收西方经验,并将其与中国社会现实相结合,探索当代艺术与民族艺术优秀传统的关系。他们通过中国元素,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以徐冰为例,他的作品“天书”借鉴了美国波普艺术家沃霍尔的经验,采用大篇幅、艺术符号复制和不断重复的手法,并融合中国传统的造纸和刻印技艺。更有中国民间的风水思想,通过反复做一动作、做同一件事,以磨练意志和纯静自己心灵的方法。
徐冰刻几千个错别字的原因是为了体悟一种坚持的精神。每个错别字需要半个小时的刻制,通过不断的重复,达到精神上的磨炼和享受。他曾经看到做“风水”的人,日日重复地把纸弄湿和晾干,追求一种精神。徐冰的刻字行为也是一种类似的精神实践。
可以说,徐冰吸收了西方现代艺术的经验,借鉴了民族传统,利用了在学院接受的手艺,创作出了“天书”。
对中国当代艺术的评价,我的看法是,一切艺术创造都会在观众中引发不同的评价和争论。这是件好事,应该给予它时间,让它在赞美和批评的声音中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