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艺术家官网 > 雷甲寿 > 艺术家市场资讯 > 详情

资讯中心

他笔下的稻谷高梁,令人魂归田园

艺术家市场资讯 发布于:2021-06-29


雷甲寿,1955年出生,青年时期进入董寿平先生画室学习,先后毕业于山西大学、中央美院、北京画院硕士研究生班。师承董寿平、王明明、石齐、张立辰等诸多先生。山西临汾政府为其建有雷甲寿美术馆。作品被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等机构收藏,并出版有《大红袍——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雷甲寿》《中国美术家•雷甲寿》等刊物书籍。


在当代画坛,雷甲寿先生是中国继齐白石、潘天寿、张立辰先生之后在大写意花鸟领域独领风骚的人物。他精花鸟、能诗文、工书法,作品色彩炫目、构图霸憾,尤以野稻谷与红高粱大写意创作为笔墨风格而闻名海外。

自古花鸟画多以梅兰竹菊等花卉为题材来表现作者的逸品和情操,这类花鸟画虽好,却偶有伤春悲秋、无病呻吟的矫作之嫌,少了几许生活气。而雷甲寿的花鸟画以野稻谷与红高粱为题材,以大写意的笔墨抒发自己的思乡情结,从而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令人魂归田园。

“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先”雷甲寿选择了最具人民性的稻谷高梁作为寄情之物,在特殊时期中具有典型性的历史意义。出生在山西农家的雷甲寿最为熟知农家的主要食品,其种植、收获以及加工等都曾是雷甲寿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历史上除了白石老人外,再无任何画家具有这种罕见的表现田园乡土物质的热情与眷恋。

单国强现场观摩雷甲寿作画

雷甲寿的野稻谷与红高粱作品少而精,每一幅都让人称道,充满自然的气息。他将这些田地乡野中所见之物,寄予了深层精神内涵,超越了绘画的内容和形式。雷甲寿的作品之所以感人、雅俗共赏,是由于他对生活极端热爱,在作品中寄予了真情实感,这在田园乡土类题材作品中尤为突出。

邵大箴品鉴雷甲寿作品

野稻谷是生长在农村田野里一种常见的植物,不是常规食用的粮食,因此很不起眼。但就是这种不起眼的农作物在遥远的饥荒年代,成为雷甲寿一家人的“救命稻草”。“三年自然”时期举国上下都在为填饱肚子而发愁,这给年幼雷甲寿埋入了深深的执念,“梅兰竹菊虽然好,不及天生济世粮”。他的画一定要为野稻谷吟唱!

雷甲寿野稻谷作品

在雷甲寿的野稻谷中国画中,稻谷青涩的颗粒是雷甲寿在成熟道路上的印记,低垂的一串串稻穗是雷甲寿低调学习,认真创作的写照。因此在他的画中,野稻谷虽逸笔草草挥写形态但颗颗谷粒饱满,其用笔结实,用墨微妙,浓墨简笔之间展现出浑厚沉着的气象,水墨交染之中尽显精微独到的传统笔墨功底,从而在洗练的笔墨、霸悍的构图中蕴含着雅俗共赏的趣味。

雷甲寿野稻谷作品

红高粱是中国人主要食用的粮食作物,雷甲寿的老家山西临汾是红高粱的主产地。从小就与红高粱作伴的雷甲寿特别喜欢那红色的高粱穗,因为它就像是自己对家乡的一腔热血,激烈而喜悦。高梁的红是一团团火焰,旺盛的创作激情燃烧在他的画作中,浓郁的颜色是他追忆乡情的烙印,将他带回到在高梁地奔跑的童年回忆里。

雷甲寿红高粱作品

雷甲寿的红高粱既是人与自然契合的象征,也是历史与现实结合的焦点。在他的画中,那一簇簇高梁穗在不断累积堆叠的色彩中,给予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那摇曳在风吹里的高粱杆以书法用笔写之,笔墨纵横,强心铁骨,展现出红高粱顽强的生长状态,,表现出雷甲寿强烈的乡土情怀和顽强不屈的生命意识,从而表达出中华民族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核,成为人民努力向上奔腾的灵魂和精神。

雷甲寿红高粱作品

艺术源自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在花鸟画题材上,雷甲寿选择自己最为熟悉田野作物,描绘的是民间的生活化的通俗的事物,只有这样他才能生动的将其表现出来,题材丰富新颖且给人以亲切清新之感,作品意境深远引人联想,从而达到传神的艺术境界。

石齐出席雷甲寿个人画展开幕式

雷甲寿的大写意花鸟画上溯徐渭、八大、石涛等笔意,下取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的养分,又融西画之色彩元素,在乡间田园中获得灵感。他画自己熟悉的农作物,追求当今社会和当代花鸟画创作中日渐稀薄的乡情。他将稻谷高梁从田野引入艺术殿堂,经过他的提炼、加工与创作,既保持了客观自然的生动性,又寄托了个人的感情,引发社会大众的乡愁情绪。

张立辰欣赏雷甲寿作品

雷甲寿虽然没有像传统文人画那般,一味的只画梅兰竹菊这些所谓高雅的题材,但他的野稻谷与红高粱作品引俗入雅,平中含奇,题材新颖且皆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题材,为人们展现了一个清新质朴、积极健康的田园生活景象。这是传统文人画家所不愿意做的事情,雷甲寿将曾经高高在上的艺术,拉近生活,走入民间,使高雅的艺术融入通俗的生活,让艺术中的“俗”与“雅”不再那么清晰可分了,从艺术的审美上来讲,这种雅俗共赏的审美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的新篇章。

邵大箴为雷甲寿作品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