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资讯 > 综合新闻 > 详情

资讯中心

为公众策展要思考些什么

综合新闻 发布于:2021-11-04
作者:魏祥奇来源:美术报

为公众策展,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什么是公众?通俗意义上的理解,公众就是所有人,但主要是指来参观的观众,也包括关心展览但是没有到现场的人。

但事实上我们知道,美术馆和博物馆展览主题的策划和实施,基本上都是由自己决定的,与公众没有太多关系。公众只是获得展览信息后来参观,或者偶然间闯入。当然,现代意义上的美术馆和博物馆都会考虑公众的视角,考虑公众的观感和反应。诸如美国的黑人等少数族裔、女性观众反应等问题。绝大多数时候,这些问题都是被考虑进去的,否则展览期间某些展品被迫提前撤离,在现代信息传媒技术的影响下,对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声誉,都将造成一定的影响。一些美术馆和博物馆偶尔也会请公众填写调查问卷,“您想看什么展览?”根据公众的实际需要策展,但前提是公众的想法与美术馆和博物馆本来的计划相对一致时,才可能实现,否则并不会被认真对待。

尽管美术馆和博物馆的雏形,都是由文化精英、王室或富商阶层创立的,但现代意义上的美术馆和博物馆,皆强调其公共性,建立的初衷都是为了彰显文明和文化的价值,都是为了传播,为了有更多的公众观看。不管是私立美术馆和艺术机构为了获取经济利益收取门票,还是公立美术馆得到政府资助免费开放,都希望迎接更多的观众。

因此在展览的策划和实施上,公众,或者说潜在的观众数量,都是会考虑的。尤其是需要大量经费投入的展览项目,私立美术馆和艺术机构都会根据以往的经验做前期调研,对一个城市的消费人群进行细化,经过较为细致的计算后才决定。今天的公立美术馆,在年终考核上也需要汇报参观人数,尽管是非常粗略的计算(一个展览的参观人数没有被细化,往往是用美术馆和博物馆那个时段的门票数量计算,只要观众在展览展期内进入美术馆,就计入在内,不考虑是否真的走入了这个展厅,也不包括重复进入的观众),艺术基金的申报和总结,也需要申请者填写观众数量,最终将展览资金的投入,除以观众数量,最终得到一个量化的人均值,由此显现展览资金投入的合理性、合法性。

在今天的中国,策展不仅在公立的美术馆、博物馆和艺术机构展开,也在私立的美术馆、博物馆、画廊、非盈利空间等各种形式的艺术机构和空间展开。

前者作为国家财政支持的公共文化服务性事业单位,“为公众策展”,可以用“为人民策展”置换,不过,这里还有一个前置的要求,就是“为国家策展”,积极响应国家的政治意识和思想文化形态,展现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展示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建设成就,展示人民幸福生活、各民族大团结、扶贫攻坚成就,展示党的好干部、人民楷模、英雄人物形象,以及在科技、文化等领域涌现的杰出人物形象,是其重要职责。

后者作为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辅助,是对前者的有益补充,它们并没有“为公众策展”的职责,但是它们都会强调自身的公共性,其中有很多对公众免费开放,他们更多是“为自己策展”。相较而言,后者更注重观众的反应,吸引尤其是有经济消费力的年轻观众群体,他们更多策划观众喜欢的艺术家的展览、沉浸式的展览,像毕加索、安内什·卡普尔、安塞姆·基弗、贾科梅蒂、安东尼·葛姆雷、詹姆斯·特瑞尔、冈萨雷斯、埃利亚松、安迪·沃霍尔、大卫·霍克尼、乔治·莫兰迪等等,近些年的热词“网红展”现象,由此获得门票等经济收益,或者是品牌价值的增加。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公立美术馆和私立艺术机构,都存在为公众策展的问题,只是前者更注重自己想说的,而后者更注重自己想要的。我们都在强调为公众策展,进而提高公众的审美意识,由美而德,最终为国民综合素养的提升夯筑基石。在这个意义上来说,策展还是要站在更高的位置,因为我们都明白一个道理:“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这也是对策展人提出的基本要求:要有鲜明的审美和思想意识,要能用展览和观众进行更亲切的对话,让那些最具真善美的艺术之光,照进观众的心田;也能够提出真问题,引导观众进行更深刻的思考,进入更深层面的思想启示。

魏祥奇(美术学博士、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