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资讯 > 综合新闻 > 详情

资讯中心

杨卫:中国表现:当代文化的创新表述

综合新闻 发布于:2022-03-17
作者:杨卫来源:中国美术报

众所周知,表现主义兴起于20世纪初,它作为西方的一个艺术流派或艺术运动,源于艺术的独立,即从原来描绘客体到回归主体,用德国哲学家康拉德·费德勒的话说,就是“艺术不要模仿自然,不要在艺术中表现文学题材”。表现主义即是将人的主观情感灌注到客体之中,从而使点、线、面、色彩和空间等单纯的形式,都能被情感所激活,具有某种审美的价值和意义。毫无疑问,表现主义的出现,将艺术从由对外部世界的观察而转向内在精神的挖掘,不仅拓展了视觉的心理空间,也丰富了艺术的形式表达。

中国原本没有表现主义,有人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因素等同于表现主义,实际上有附会之嫌。因为写意是写自然之美景、抒胸中之意气,一方面受到背后的文化观念之影响,即以形媚道,寄物明志,另一方面又受到了笔墨中心的制约。因而,写意作为一种绘画方式,以不求工细形似,只求以精练之笔勾勒景物的神态为原则,更倾向于借景抒情、借物喻理。这种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与西方表现主义以个人为中心彰显自我价值的主张,确有迥异之处。正因为如此,当20世纪初林风眠、吴大羽等人留法归来后,才要提炼出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因素,与西方表现主义绘画进行融合,创造出一种吻合现代中国的新艺术。

可以说,林风眠、吴大羽等人是中国表现主义绘画的鼻祖,虽然他们没有明确提出表现主义的主张,又因为时局动荡与政治因素,使他们的艺术探索长期被忽略,但他们开创的表现之路,却得到了后世的继承与发扬。20世纪80年代以后,表现主义绘画在神州大地蔚然成风,一方面得益于林风眠、吴大羽,以及他们的学生吴冠中等人的铺垫,另一方面更是受益于思想解放运动的大背景。正是思想解放让更多年轻人从历史的困境中苏醒过来,产生了强烈的自我意识,从而催生了艺术的变革,也引发了自我的表现……

今天谈论的“中国表现”,应该说,是对80年代以来中国表现主义绘画的归纳与提升。它不是一个既定的传统概念,而是一种当代文化的创新表述,将表现冠予中国之名,其意义恰恰就在于,是当代艺术家的创造为传统注入了新的血液。而这种艺术与思想的不断更新与创造,正是中华文明之大传统生生不息的前提。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现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