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资讯 > 资讯预告 > 详情

资讯中心

众家品评杨军绘画作品

资讯预告 发布于:2022-09-28


杨军

中国国家画院画家

杨军,1972年生于四川,现就职于中国国家画院,范扬工作室导师助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北方工业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水墨画院特聘画家。“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国画创作研究院特聘画家。2014年获得首届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在“第三届戛纳中国文化艺术节世界华人书画艺术展”荣获艺术优秀贡献奖。


学古而不泥古

范扬

杨军是我亲手带出来的,杨军在家里是个老八,一般最小孩子往往是最聪明的。比方我就说范曾在家里差不多也是最小的第九和第十个。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个家庭当他生到第八、第九个的时候,父亲成熟了,在社会上站住了,经济有了地位,最小的孩子就开始宠爱,大孩子要吃苦,小孩子的条件更好,这样他就能得到更好的教育,更宽松的环境,更优裕的生活质量,那么这样的小孩往往最聪明。通常人们说的“聪明”有两种,一种是最聪明的,还有一种就是最胡闹的。杨军就属于最聪明的。我喜欢杨军的地方,第一,他聪明;第二,他很勤快。正是我说的他勤快,他手勤,腿勤,另外他也勤于用脑。你看他最近的画。他去画这些西北的东西也画出了一些味道。你看他的画面上没有树的。不是没有,不是他不画树,这就没长树。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杨军还是忠实于他自身的感受,他还不局限于古人的程式,甚至也不局限于老师我的这种方法。所以他还是尊重自己的感觉、感受、感情。这样的话我认为他也正在摸索,正在寻找自己的一个道路,一个方法,里面也隐隐约约有他的审美的取向。这是他很可贵的,我认为他如果这样坚持下去,有了学习积累,自己的学习与创作心得,再加上对大自然的照应,他会越来越好的。

杨军,四川夹江人。自幼聪慧,好学不倦,先入青岛画院随曾先国先生学画,所获颇多。2005年杨军进京求学,跟我入国家画院,协助工作室之教学工作,是为余之助手。多年来,其一直任高研班、课题班班主任,为本工作室做了大量工作。

  杨军弟为人谦恭,做事周全,从宋元诸家山水入手,临习揣摩,得力于王麓台、董玄宰,且又能得八大山人、担当和尚之意趣,品格自然不俗。近年杨军随我多作写生,踏遍青山搜尽奇峰,以造化为师而自出新意。期间,其又远赴甘肃河西地区采风,探瀚海沙地,观戈壁奇景。看见火焰山丹霞绝壁,心悟大自然之鬼斧神工,归来激动不已,欣然命笔,创作组画《丹霞奇观》,以独特之法写奇绝之妙境。画成,示诸道友,皆曰可观,并获中国美协大奖。此后,杨军胸中豁然开朗,确定以丹崖奇峰入画为自己之创作方向。经努力,又赢得“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支助。

  在过去的一年间,杨军不辞辛劳,背起画夹,走南闯北,足迹遍布国内丹霞名胜,如甘肃张掖、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等等。行万里路,锤炼了笔墨,又开阔了胸襟,杨军收获可谓多哉!日前,又传来捷报,他的“寄梦丹霞”系列组画荣获“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优秀奖。可喜可贺!

  丹霞,乃是一种特殊的红色砂岩地貌,经亿万年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而成,孤峰耸立,怪石嶙峋,色彩斑烂,美不胜收。古人用“色如渥丹,灿若明霞”赞美之。此种奇观,2010年夏被联合国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杨军弟以丹霞之景入画,意义有二,一是以画笔传扬神州山川之奇美,同时又可作开拓性之艺术实践。古往今来,中国画坛尚不见专以丹霞奇观入图之画家,杨军弟有志于此,颇具眼光与远见。做前人未做之事,故而,杨军弟之艺术征途亦必会遇着诸多的困难,好在他是一位颇具毅力的学子。

  杨军伴我已逾十年,精进勇猛,眼界既高则下笔自然不俗。其能用心师古已是难能可贵,又肯下功夫写生,则必然学有所成。我乐见其成长成熟,并为之欣喜欣慰。今日之杨军,已非吴下阿蒙;他曰之杨军,必可成一番事业。

  日前,杨军拣选年来佳作结集成册,付梓之际属我作序,故书此数行,以作勉励。


范 扬

2015年冬于中国国家画院


充实之为美 ——评杨军山水画创作

文/卢禹舜

杨军的作品内涵很丰富,形式也很多样。近年来,他的大型创作参加过多次全国性的重要展览,在社会上产生了非常好的反响。他的写生作品,来源于对生活的研究和对传统笔墨技能技巧的应用,所以画面非常的充实、丰富和饱满。同时,杨军还有一些研究性的作品,也都体现出来对民族文化传统那样一份深深的喜爱、热爱和研究。这一点 ,我们从他的作品当中确实能够看出来。从精神层面上说,这是对民族文化传统血脉相通的一种纵向的集成;从技能技巧、技术层面看,他能通过对中国独有的笔墨和艺术形式,体现中国人的审美理想。通过实践,他的技能、技巧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杨军在纵向继承的过程当中,也带着很深刻的一种思考。或者说,他对传统深刻认识的过程当中,对创新和发展有着一种渴望。带着这样的渴望,他又到生活当中来,从中汲取营养,研究生活、表现生活、反映生活。所以,他能把自己的情感与时代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得笔墨时时出新,使得画面产生很强烈的时代精神。

横向上,他能广取博收,在渐渐学习的基础之上,又把个性风格挖掘得非常深入,同时能够在作品当中表现出清晰的个性面貌。尽管从杨军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学习、吸收了许多东西,但是他却能将个性化表现得比较到位、到家。所以,他的作品有着很强烈的个性风格和时代气息。另外,他的作品,给我们一种充实之感。古人讲:“充实之为美、充实而有光辉为大。”他的作品当中,也体现出来了这样一种大美的,这是对自然,对天、地、人的一种歌颂和赞美。

(卢禹舜,系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


另辟蹊径别有天

文/何加林

杨军的山水画以丹霞地貌作为表现题材,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话题,因为丹霞地貌作为我们山水当中一个比较固象的类型,在历史上没有人专门去表达。当然有很多画家,古代近代的都有,也去画过丹霞地貌的山,但是没有人专门以这个作为选题去画,所以杨军的这个选题很有意义。丹霞地貌的特点是颜色特别浓烈,要求画家能对朱砂、朱镖、朱红等多种色彩的随意运用,对丹霞特点的表达,需要一种特别的皴法,一种特别的艺术语言,以自由地尽情挥洒。而杨军的山水作品里恰恰具有这样的一种自由,他在山水作品里能够大胆的运用赤色,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尝试。另外,杨军在绘画过程当中以具象去表现丹霞山水,同时他的笔墨形态又不是非常写实,这又使得他的山水具有一种自由。

当然他的艺术风格来源于他的老师范扬,但在另外一个层面上来讲,他做了一种大山大水的尝试,这又跟他的老师有所不同,因为我们都知道范扬的山水画里一般中近景比较多,远景的大山大水不是特别多,但是在杨军的山水画里面,大山大水用的比较多,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尝试。这样正好可以弥补他的老师范扬在这种题材运用上的空缺,可以使他在这方面能够有新的天地。我们都知道范扬的山水风格特别强烈,要是想从他那种山水风格里走出来,对他的学生来说,确实比较困难,因为范扬的笔墨语言非常个性化,大家去学的时候往往容易落在他的套路里。但是我觉得杨军通过题材去拓展他的绘画模式,是比较聪明的。所以我希望他在以后的绘画尝试中,不仅从题材上有所突破,也能够从笔墨语言上有所突破,真正获得他的老师范扬的那种山水精神,而从皮相上逐步脱离出来,形成自己强烈的个人面貌。

我对他的未来很期待。

(何加林,系中国国家画院创研部主任) 


读杨军的画

文/朱青生

杨军是我同学范扬的学生,忝为“师叔”,我每次在国家画院讲课,他于接待之余,总是让我看他的画,并请我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批评。我看他的画特别亲切,是因为他走的这条道路,和我们当年学画同途,既是一条中国传统山水的故径,又是经过了学院艺术改造以后,写生成为绘画的根基之后的国画的新路,从而形成彻底改造了的现代中国画风貌。

传统山水把绘画看成了人的心境的反映,性情的铺张。杨军显然得益于范扬的师门教导,范扬自认为天下二范,后有范扬,前有一范即范宽也。如此说来这道师门还是崇尚北宋山水的。北宋山水的气度在于扑面而来、立壁千仞的雄壮,山有高低深浅之别,然而人在山中回首四顾,上下皆是深谷大壑,阻断日色,却也通透。就是要把山水的心思不间断地融入到胸怀之间,才能慢慢养成北宋气度,所以画范宽山水,稍有不慎便会把山画到对面,似乎自己不在山中,而在山前,所以画到精致之处,观画如入山中,眼前是山,更觉身后皆山也。杨军的画也略有此气度。

中国画学虽名曰写生,但是很少对景摹写。因为画中山不是山,是心胸与气质,对面如何得来?但是在一百年前的新文化运动中,中国艺术出现了一次重大的改变,把笔墨的来源,从书法与心境和诗意改成对象的想象和形体。此风初盛行于上世纪50年代的南京,当年傅抱石带领金陵一干人,跋涉数万里,画出一批“山水写生”。到了范扬,更以山水直接写生为创作的方法,这也算是新金陵画派的余绪。但是在范扬的笔下,写生是突破窠臼的出路,因为自然界瞬息万变,笔墨画到精心处,如黄宾虹的画,虽有千幅相类,全在笔墨之间的深度上下显出功夫,而将山水自然的形态带入画中,使得构图变换形式,营为新图,这是新写生画派吸收西方学院制度发展出来的新的道路。由此想到徐悲鸿,想到吴作人,他们曾经为了画出对象,远涉重洋,在欧洲学院精研透视和解剖,能够作形体和结构非常精到的素描,在将之作为国画的基础,而后再用笔墨画出现象和形体,山水才有了另外的道路。所以写生之法是和中国的现代引进西学相关联。杨军的画,每幅都从写生来,既是乃师的家法,也是时代变迁的余绪。

杨军虽然供职于国家画院,但毕竟年轻,有如此的开端格局,已属不易,前途不可等闲也!

2016年3月21日 于北京大学

(朱青生,系北京大学教授,艺术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