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书画收藏投资 > 拍卖知识 > 详情

资讯中心

张大千《翠谷雨霁图》将现身凤凰2016春拍:承载半世纪的师生情缘

拍卖知识 发布于:2020-04-21

        江苏凤凰国际拍卖2016春季拍卖会将于6月21日在南京丁山花园酒店开启,预展时间为6月21日至22日,23日正式开槌。据了解,在本次春拍中,一件张大的巨幅画作《翠谷雨霁图》将出现在拍场上,领衔本次凤凰春拍的中国画单元。这件作品承载了一段半个世纪的师生情缘。

  《翠谷雨霁图》是一代国画大师张大千于1962年专门绘制,赠予入室弟子陈惠英女士的;画幅右侧题写“壬寅春,客居江户①写寄惠英仁弟,大千居士爰”,题字下方落朱白两方印章。


  陈惠英女士今年71岁,1970年移居澳大利亚墨尔本,提起恩师为自己“量身定做”的这幅《翠谷雨霁图》,老人睹画思人,几度哽咽,深情的说:“恩师每个弟子得到的画都各有不同,专为每位弟子所画,每幅画,都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情资质而有所不同。这幅画是中国的国宝,回到中国是它最好的归宿。”

  《张大千年谱》记载:“张大千 1962年 壬寅 64岁:2月,赴东京,下榻偕乐园。4月,离日本返巴西”。此作所题“壬寅春”,即作于张大千1962年2月—4月,游历日本期间。

  同年3月,香港大会堂落成,举办揭幕首展《张大千作品邀请展》;此幅《翠谷雨霁图》,被选入展览,并记录在当时的展览画册目录中。展览结束后,张大千将画作赠送于陈惠英。

  一人一画的师生情缘,半个世纪的海外漂泊。如今,陈惠英老人已逾从心之年,而当年恩师张大千赠她的巨幅画作《翠谷雨霁图》,也要踏上回家的路。


  梅云堂主人高岭梅先生,我国著名摄影家,于“九龙加拿芬道十号嘉芬大厦B座”开设有国际摄影公司(即上图所示地址)。其梅云堂所藏张大千画作是迄今最完整、质素最高的私人珍藏之一,流传有绪,早获中外收藏界及学术界众公认。

  高岭梅伉俪与张大千订交于三十年代中期,高岭梅的摄影与张大千画艺各有所长,两人惺惺相惜。张大千至香港停留期间,多居住于高岭梅家里。其作品中得心之作,都交给他拍照。此幅《翠谷雨霁图》,在展览结束之后,就交由高岭梅先生拍照留念。

  一卷画轴徐徐舒展,揭开一段张大千入室弟子陈惠英女士同一代国画大师的师生情谊。

  拜师张大千


  陈惠英16岁时,特招进入香港中文大学新亚学院,当时的校长是历史学家、国学宗师钱穆②。

  陈惠英女士自幼喜爱绘画,当时东西方艺术交融碰撞,香港这个最易受到西方艺术影响的地方,陈惠英却发自内心地喜爱中国画。小小年纪的她就被张大千的精湛画艺所折服,有心拜张大千为师:“我心中最崇拜的就是他,我很幸运。那年老师来香港,住在董建华③的父亲在深水湾的别墅中。姑妈特意托张大千的好友李祖来④,引荐我。李祖来说‘那你就拿些画来给老师看看吧,如果老师喜欢,就收你为徒。但我跟你说实话,老师喜欢的人很少,被他收徒可是不容易的’。”

  初生牛犊不畏虎,陈惠英选了一山水、一美人、一兰竹3幅画去拜见张大千。陈惠英老人回忆道:“其中一幅美人画得很通俗。我那时年轻,这是为了经济自立,画来去卖钱的作品。因为怕老师看不起,本想藏拙,但机缘巧合地就是带去给老师看了。谁知老师见到这幅美人时,忙问我‘这幅画,你是找谁画的?构图和运笔都是你自己的?’ 我说‘是的’。老师说‘用色明丽,题材古典,有种跳脱出书匠气的活泼意味’。他很欣赏地点点头,连说了两个‘很好、很好’。然后当场就收我为徒了。我傻呆呆站在当场,不知所措,简直喜出望外。直到李祖来④在一旁笑问,‘还不下跪么?’,我才恍然醒转过来,赶紧下跪拜师。”

  陈惠英犹记得恩师为她开解:“不要紧,卖画没有什么羞耻。”这幅得到恩师首肯、奠定师生缘分的美人图,陈惠英一直留在身边。

  师从张大千

  虽然得偿所愿,被张大千收入门下,但恩师不常在香港。直到1963年,张大千带着一家人暂居香港,陈惠英终于有机会每天跟在老师身边学习。

  “老师一来,我就放下手边一切事务,每天跟在他身边学习,奉笔磨墨,侍奉在侧。终于有机会守在老师身边学习,我非常珍惜。九龙尖沙咀的酒店里,老师一边作画,一边同一大间房子里的朋友谈天说地。他可以一心多用,用笔快得不得了,我看得羡慕得不得了,简直当他神仙一般。”回忆起那段珍贵的学习时光,陈惠英老人感慨不已。


  “恩师画山水不用起稿,成竹于胸,挥毫泼墨间毫无阻滞,墨色就那么天然地发出,气概也就很自然地展现。说来也奇,老师身量不高,可以画出这么大的气派,那种构图、气概都是天生的一般。虽然恩师的画作气概辽阔,却不失清雅;无论多大尺寸的画,从哪个角度看,很小的局部也很美。老师的天才无人能出其右,看他作画会让人废寝忘食。”

  在陈惠英女士跟随恩师学习的日子里,耳濡目染学到的东西,让她受益终生。不仅用笔、用墨、用色,布局、疏密、明暗等技法看的明白,学的通透;更重要的是眼界的开阔和境界的提高。

  境界的提高,对一个画家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正如张大千所说:“造化在我手里,不为万物所驱使……心中有个神仙境界,就可以画出一个神仙境界”。

  张大千的画作气概磅礴,性情疏狂无拘;行走天下游历世界,不为一地一景羁绊。而他离开香港时,最挂念的是陈惠英这个灵气不凡的爱徒:“老师看我挺用功,盯着他从来不放,他觉得这个孩子还不错。他本想带我一起去巴西,可惜家里不舍得我年纪轻轻远走他乡,这成了我一生中的一件憾事。”

  殷切希望

  在香港经过短暂居住之后,张大千回到巴西。1964年,张大千用英国黄牛耳内毫毛制成25对毛笔,笔杆刻有“艺坛主盟”,赠予亲友。这些毛笔颇费心思,是张大千亲自去英国农场取牛耳毛,在日本的喜屋制作,然后亲手刻字。笔杆上“艺坛主盟”的字样,意即制笔用的是牛耳毫,执此笔者当然也如同“执牛耳”。一语双关,实显此笔之弥足珍贵。

  张大千交游遍及天下,25对毛笔,看多实少;而他选择的对象,都是名满天下、誉满天下或艺坛翘楚之人,非等闲之辈不可得。据查,西班牙大画家毕加索、海派巨擘谢稚柳、台湾国军儒将黄达云、著名摄影家罗寄梅等大家高贤,都得到了张大千赠送的一对毛笔。


  1964年,陈惠英也收到张大千邮寄的一对毛笔,上有恩师亲手镌刻字样“惠英仁弟 大千居士持赠”。这对饱含深情厚谊的毛笔,即是对弟子绘画艺术成就的肯定,更是对弟子在艺术道路上越走越远的殷切希望。

  言传身教

  这幅《翠谷雨霁图》,构图章法严谨,疏阔有致;山石古朴雄浑,苍劲磅礴;岭上苍松,石中古柏,龙峰叠翠。有“日照龙峰千点翠,云生马顶万重烟”的氤氲气象,又有曲径通幽之处隐有人家,令人神往的意境。这幅画,充分展现了这位以山水见长的国画大师巅峰时期炉火纯青的境界。

  陈惠英老人说:“1962年,老师送了这幅画给我,我很爱这幅画。多少次朋友劝我拿出来,我如何都不舍得。我这幅《翠谷雨霁图》是很有气氛的一幅画,一种阴雨迷茫的天气,走到山谷中的感觉。符合大师对我的一贯定位,柔美迷蒙。”

  “恩师曾对我讲:‘你的画作很清秀,你是女孩子,年纪还不到,力道还是不太够,这是经验,要慢慢来的,但你行的’。我没有男孩子的那种刚劲,但有种清秀的气韵,老师因材施教,循循善诱,鼓励我慢慢来。”陈惠英女士回忆起恩师对自己的谆谆教导,潸然泪下。

  这幅画不仅仅是一份师生情谊的赠礼,也是老师为她的量身定制,以画导引,以气象和意蕴塑造她独有的路数和风格。这幅画承载着一代宗师对爱徒的谆谆教导,因而格外令陈惠英女士难以割舍。

  “我心里是舍不得的,直到去年我70岁,得了一场重病。自那时心里就有一个感慨:我不想把老师这么好的东西留在国外,我希望让真正能欣赏这幅画的人看到它。这幅画是中国的国宝,回到中国不是更好吗?”


  备注:

  ①.张大千 1962年 壬寅 64岁:2月,赴东京,下榻偕乐园。4月,离日本返巴西见《张大千年谱》

  ②.钱穆(1895-1990),江苏无锡人,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 ,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1950年,与唐君毅、张丕介诸先生创办新亚书院,出任首任校长。

  ③.董建华(b.1937),浙江舟山人,英国利物浦大学毕业,曾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现任中国人民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文中提及董建华父亲,即云(1912-1982),中国东方海外货柜航运公司创办人,被誉为“现代郑和”,“世界七大船王”之一。

  ④.李祖来(莱),出身名门望族,艺术界、社交界名流,张大千红颜知己李秋君之弟。张大千家与李家为通家之好,大千和李氏兄弟有很深的情谊,三十年代旅沪期间,常常住在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