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资讯 > 资讯预告 > 详情

资讯中心

邵大箴 | 大师之师,躬身垂范,耕耘教坛,桃李峥嵘

资讯预告 发布于:2023-09-10

又到一年一度的教师节

这个被称为烛火和春蚕的职业

值得每个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

久藏文化祝全国的老师们节日快乐!

师德,是教师之根;

师风,是教育之魂。

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的工作。

无论寒冬还是酷暑

在中央美术学院的校园里

总能看见一个忙碌身影

他,就是邵大箴

从高校教师到终身教授

几十年如一日的学术研究与教学工作中

凝聚着邵大箴对美术事业的一片赤诚之心!


恰逢教师节,久藏文化特选今日下午2:30举办“抒意传情——邵大箴艺术展学术研讨会”,邀请业内多名学者以邵大箴先生在美术研究方面的学术成果为基础探究其书画作品的风格与面貌,从而较为完整的呈现出他的艺术人生。


邵大箴作为中国美术界一个鲜明的艺术符号,他自1960年起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于教育研究中大力培育中国现代美术,著作之丰富少有人能与之比肩,为美术界教育事业做出重要贡献,培养了大批美术界人才。


他也是领导人致信的八位中央美院老教授中的一位,用学术造诣开启广大学子的智慧之门,以身作则为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邵大箴先生央美任教六十余年,为中国美术界培养了半个多世纪的骨干人才。他培养了像范迪安、吴为山、殷双喜、白锐、宛少军、张敢等一大批美术界优秀人才,躬耕教坛数十载,桃李不言而成蹊。


范迪安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邵大箴学生

身居书斋而神游山川,执笔落墨则心象涌发,这大概是当代知识分子画家动笔作画之时的精神状态,更是邵大箴先生从智识学问世界向绘画创作世界穿行的特征,由此也就有了他独特的笔墨语言。他以水墨媒介抒发胸臆,把笔线墨染的“直接性”作为自己的感兴叙事,尤其把这种“直接性”与心灵的真实表达紧密相连,作品充满“写”的意味。无论丘壑形象还是整体气韵,他追求的显然是笔意的自然生发和墨色的氤氲化醇。他的笔线紧劲延绵且松动错落,有内在刚强之骨,又传达出润含春雨的线条质感,特别耐人寻味;他的点染同样意在笔先,重在气息,以淡墨淡彩的多层次渲染形成山水形象的朴茂与厚实,是一种传统“积墨”之法的当代表达。在他的笔下,水色迷蒙,山川隐现,完全是融自我心灵于自然造化中的吟咏,具有极高的品格与品质。


吴为山

中国美术馆馆长、邵大箴学生

邵先生待人随和,为人真诚。他在《学术自述》中说:“我从事美术史论学习和研究也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了,但惭愧得很,没有做出什么成绩来。”这是一位来自中国美术界泰斗的谦逊自陈,其虚怀若谷的品性,是其学养深厚,经纶满腹,人文日新的根本所在。正是这样为人、为师、为艺的态度,令人仰之弥高。


殷双喜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副主编、邵大箴学生

邵大箴先生是一位极具智性与悟性的学者与水墨艺术家。我将邵大箴先生的水墨画称之为真正的当代文人画,这不仅因为先生是当代美术界的著名学者,更是因他的画作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真情。一水一石、一树一居,都可见先生忘情山水,气定神闲的开阔胸怀。


宛少军

中国国家画院油画艺委会副秘书长、邵大箴学生

邵先生著作等身是勤学的结果,而他利用一切业余可能的时间在水墨画和书法上创出佳作,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并不少一分,同样是勤学。这样说来,邵先生的书法在至真至朴之中,其实还包含着勤学的品质,只是这个品质并不为人们所易于见到,不为人道,正如先生所写的“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而这正是更需要我们向邵先生学习的踏踏实实的朴质的精神。


白锐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邵大箴学生

众所周知,邵大箴先生乃美术史学研究、理论评论之巨擘。盖因学术光芒之灼灼耀目,以致画家、书家之名为掩。相较而言,恩师画作流传较广,然书作宛如璞玉一般,长期雪藏。殊不知,恩师与书法之缘由来已久,自幼习书,初学颜真卿、柳公权,窥得门径。从教数十载间,留心翰墨,每有心得,妙笔生花。近几年来,醉心书艺,悟道颇丰,洞悉真谛。


张敢

清华美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邵大箴学生

在邵先生的作品里,看似简简单单的笔画和色块里,蕴含了对大自然力量和美的一种非常贴切的捕捉,让我们从这些绘画作品里,感受到一个艺术家的心胸。


邵大箴先生,他是一面镜子,率先垂范,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敬仰;他又是铺路石,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为国育英才;他更是中国美术的引路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他,为学为师为艺为人,始终秉持着谦虚谨慎、包容进取、不骄不躁的态度,成为时代楷模,业界榜样,引领着后学者奋发向上的钻研进取。